2007年才大规模改造完毕的天府广场,自6月14号开始又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造。此次改造最大的变化是,椭圆形的中心广场将变成直径为150米的圆形结构。天府广场拥有深厚的民众感情基础,围绕其的任何公共政策自然会备受关注。本期网易房产专题将带您走进多次“变脸”但一直被成都甚至全省人民关注的天府广场之前世今生。
天府广场大整容将变成圆形 “天府广场正在维修整改,请行人以及机动车适当避开。”昨日,有网友路过天府广场后,在微博上发图爆料。随后,记者赶到现场核实,原来,是天府广场又要改造了。此次改造最大的变化是,椭圆形的中心广场,要变成直径为150米的圆形结构。[更多] 网友热评>>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1968年,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墙及城内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被大部分拆毁。1969年,“皇城”遭受到了最致命的一击: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
1997年,在扩建中心广场的政令下,广场两侧的民居被迅速拆除。未经任何公开说明,施工单位将广场内部近百株茂密的梧桐树砍光,而不进行移植。广场西侧历经“十年浩劫”而幸存下来的清代“皇城清真寺”此次终于难逃劫数,被夷为平地。这使得成都在其城市“建设”史中再次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2007年由市文化局对天府广场周边规划的文化设施组织了国际性设计招投标,包括天府美术馆,天府博物馆,天府歌剧院。这些规划建筑将与现有的科技展览馆,锦城艺术宫在天府广场周围形成市民文化设施圈。但由于实际操作问题和之后的汶川地震,这些项目都被迫搁置。